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治工作,深入落实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特色与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中医机构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救治能力,降低重症患者转危及死亡率,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将委托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规范诊治专题培训”
范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药师,主治中医师,执业药师(中药和西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七年制(临床中药方向)
北京市第二批中药骨干人才,北京中医医院第二届“杏林优才”
知医会药,医药圆融,擅长中药合理使用和抗感染药学,主持局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局级课题多项,近五年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 2篇,核心期刊2篇。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工作专家
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名中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学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疫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届杰出女医师。获得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老中医道术结合的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主持中国科协中医疫病学学科发展报告项目。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疫病文献辑录及中医药防治疫病知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解立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委员兼呼吸治疗学组组长,危重症学组顾问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呼吸医师协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灾难专委会副主委 •牵头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重大/重点课题等资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 累计影响因子950余分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军委科技领军人才、联保部队首批科技顶尖人才
李辉
中日友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长期从事呼吸系统感染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入选中日医院首批“菁英计划”人才培育工程,获评北京市科技新星。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长,兼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市中药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重点专科协作组主任委员、世界中联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获得过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危重病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牵头或参与制定新发突发传染病(登革热、埃博拉、MERS、寨卡)的国家和行业中医药诊疗方案的专家共识/指南,推动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中的应用。牵头“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突发急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方案研究。
刘清泉院长,在2003年北京爆发非典时,他第一个进入疫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刘清泉院长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成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1月23日作为第一批中医专家入驻武汉,直到今天仍在武汉前线。在武汉期间,率队入驻首个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武汉江夏区方舱医院,并担任执行院长。在治疗新冠肺炎一线,尤其是危急重症病例方便,取得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和全国抗疫优秀共产党员。
刘新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刘新民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从医40年,曾先后在任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老年内科工作,主要从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200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击SARS首席专家,2020年率北大医院140医护人员组成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国家抗疫先进个人,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家组成员,北京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大学附属医院分会会长,中囯国际医疗促进会老年健康分会会会长。
马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会长卫生部重症医学质控评价中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唐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主任、冯运华中医护理传承工作站”负责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北京市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临床实践基地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护理专业项目负责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南丁格尔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主编、“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专栏”执行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杂志主编
王成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王成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分会副会长
王玉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呼吸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 常委
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曾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青年名中医
主编著作4部,发表文章5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4项
擅长弥漫性肺间质疾病、难治性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不明原因发热的中西医诊治
谢剑锋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美国Emory大学访问学者英国皇家学院international research fellow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Lancet及JAMA子刊, ICM, CCM, CID, CHEST, CC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许小毛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管病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管病专业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和肺血管病专业组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呼吸与危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委员
主持局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和精准医学项目、卫生部行业专项和首都发展基金等研究项目。获得中华医学奖三等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湛韬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湛韬,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委员会委员
,湖南中医药大学外籍留学生MBBS班内科学特聘教师。擅长失眠、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痴呆、焦虑、抑郁等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任多本SCI期刊审稿专家或青年编委,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多项。获得2021年长沙市优秀医师,2020年湖南省医师奖,2019年长沙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张红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理科主任
中国超微分子病理学会委员
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病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病理学会消化学组委员
朱蕾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先后担任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呼吸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
全国呼吸病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主任
主编:临床呼吸生理学(1~2版)、临床肺功能(1~2版)、机械通气(1~4版)、体液代谢的平衡与紊乱(1~2版)、围术期重症监测与治疗、呼吸病学名词等